我们再来看几个现状:
1.很多人的房间从来不收拾,总是乱糟糟的
2.绝大部分人的办公桌上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,毫无规律
3.那些上班族喜欢背着大书包,装着电脑、水杯、手机、书、移动电源、优盘、笔等等物品
4.领导要你开个会,做一次策划方案,总是苦苦找不到灵感
5.……
我相信每个人的现状都差不多这样,有的人选择自动忽略,有的人归咎到自己能力不行。其实还是一个道理,你没有找对方法。
从环境起步,整理身边有形的空间,这里有两个关键。
1.整理是一场与自身“不安”和“暂且”心态的战斗。若想打赢这场硬仗,必须有“舍弃”的勇气
2.学会如何设定优先排序,认清重要的事物
思考一下:你的房间真的不能再整洁一些吗?你的办公桌上真的有必要这么杂乱吗?你的书包里真的需要放这么多东西吗?
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:
1.先将所有的物品依次排开
2.好好想想哪些物品比较重要,哪些次要,哪些就是无用之物
3.果断舍弃无用之物,千万不要犹豫
4.将重要的和次要的物品归好类,分类整理
5.每天定期检查和更新
我其实也是有强迫症的:
我的办公桌,本来也是塞满了各种物品,零碎的纸张、堆叠如山的书籍、电脑、水杯、各种装饰品,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物品。
而现在的我的办公桌上只有电脑和水杯!对,没错,只有这两个。而且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,没有遇到任何问题,还比以前更舒服。我是怎么做到的?
零碎的纸张:多杂乱,还碍事,直接去掉(要么就整理好放到一个文件夹里)
堆叠入山的书籍:那么多书,你每天看了吗?并没有,那放着多碍事,果断去掉,如有需要,看电子资料
各种装饰品:本来觉得可以养养眼,其实想想也没什么必要,直接去掉(可能女生会需要一些,建议不要多,一个足够了)
其他杂七杂八的物品:能去掉的我都去掉
你可能会问:鼠标、键盘你不用吗?便签你不用吗?开会记笔记的本子你也不用吗?我真的都不需要,因为我用的 mac 电脑,不需要鼠标!不需要键盘!方便携带和记录事项,而且手机和电脑上有那么多工作app,还要那些实物干嘛?你可能觉得奇怪,那是因为你还没习惯这种形式的办公(当然不同的人不同情况,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做舍弃,原则是最简化)
其他的情况类比,比如房间整理,我一般会买木质隔间柜,自己组装,容纳的物品很多,格子柜还能分类,垂直方向堆叠,根本不占什么空间。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床底的空间,将不重要的物品全部隐藏起来。干净整洁的空间能让我心情愉悦!
信息与空间不同,无法触摸,但是「肉眼可见」,只要确实掌握信息之间的「因果关系」,就能顺利解决问题。从杂乱无章的信息,导入「观点」,抽丝剥茧。对信息提出观点,慢慢穷究问题的「本质」。
是不是很抽象?拿搜索举例好了,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,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百度搜索,这个时候你需要输入关键词,并且不断地更换,来尝试找到你想要的信息,一个重要的信息能迫切的解决你的问题,这个关键词就是「观点」,不停的更换观点,一直到找到问题的本质,去解决它。
可以尝试如下思路:
1.明确你遇到的问题是什么?
2.提出自己的观点,1、2、3分条解说
3.抛开个人观点,多听听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,能开阔思路
4.换位思考,可以尝试从正反两面去观察去解读,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
5.想象虚拟场景使自己身临其境,去体会不同场景下的不同观点和看法
6.积极思考,追寻问题的本质
这些道理,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非常困难,需要日积月累的尝试,才能有点心得感悟。
这是最难的一项,整理人类的思绪。
既非文字,也非影像,甚至无法用肉眼辨识,必须很巧妙地将脑中的东西引导出来,加以组合,将原本比较抽象的思绪转换成明确的信息,也就是思绪信息化,思绪可视化。只要将原本看不见的事物可视化,其后就跟信息整理术的步骤相同,这是最关键的突破。
一切思绪转化的第一步就是,转化成语言。
1.鼓励说出来,整理自己和他人(客户)说出来的话,通过记录、画图等方式去整理。
2.提出假设,不断询问,请问您是这个意思吗?直到对方确认如此才可以。
3.将对方的想法视如己出,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他会这么说?这样才能感同身受。
遇到任何问题,都要先弄清楚状况,通过不断地询问、记录、画图,将脑中不可视的思绪可视化,同时将可视化的信息整齐排序,紧接着不断导入自己的观点,整理信息的优先排序,并理清信息的因果关系,尝试找到问题的本质。如果本质是正面的,就琢磨使之发亮,发光。如果是负面的,就尝试反转,包装成正面,找出魅力所在。
其实整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。
面对复杂的社会,我们要始终保持警惕,千万不要放弃独立思考。现有的信息和别人给的结论并不一定就说明了问题的本质。这需要我们自己通过不断地整理思考,导入自己的观点,再设定优先排序,区分哪些是重要的,哪些是不重要的,并且理清各信息的因果关系。从而,找到问题的本质,真正解决问题,提高工作效率,少做无用功。